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走长征 感峥嵘 扛大任——记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贵州遵义社会考察第二天

2018-08-24

7 月 11 日早晨,天微微发蒙。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和遵义四中的校长、老师、同学在遵义四中尚真楼会议室举行了遵义四中与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暑期研学旅行的启动仪式。

会议上,专程从上海赶来的冯志刚校长向学生们了解了这几天研学旅行的现状,并开始这次会议上的交流。校长从我们下午将要进行的“重走长征路”说起,和大家分享了他小时候的故事。他说,中学那时候,每天他都要徒步上学,几年下来差不多也有红军两万五千里的路途了。当然,虽然不可相提并论,但这更体现了红军不畏艰苦的精神。接着,校长以丰富的地理、历史、生物知识向大家讲述了他所了解的遵义。过程中,遵义的老师也热情地介绍了遵义以及赤水的风土人情。

接着,来自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和遵义四中的同学分别发表了他们在这几天的研学旅行中的体会。

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的钱佳雯同学谈了谈她关于这几天参观中对于长征精神新的认识。她认为,从今往后的遵义,不再局限于满眼青山绿水密林这般赏心悦目的翠色。她会看见坚硬挺拔的山脉,那是遵义这个地方所代表的不息的革命精神;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铸就的铮铮之骨,而其下流淌的是满腔的热血与赤诚,是一个民族不灭的希望。

长征的精神可能更像一种信念。我们的民族没有统一的信仰,但我觉得支撑红军走完这长征的——能支撑一个人跨越极限的,必然不是神佛,而是一种信念:对革命的信念,对自我的信念,对民族的信念。而有了这样的信念,战士们方才不畏艰险,不惧死亡。

不要说是生活,学习,拥有这般信念的人,有什么是征服不了的?我猜也没有。所以长征精神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理想与方向,倘若一朝能有这样的觉悟,万难也定能克服。

杨宇铭同学和大家分享了研学旅行中课题的收获。他希望这个课题不局限于旅途的这五天,而大家可以在未来继续为之努力,保持相互的交流,才是课题最大的意义。

接着,遵义四中的刘艺同学讲述了自己以前参与长征 200里的经历:吃干白馒头,穿长征军服,沉浸式体会长征精神。郭伯祯同学表示他发现了上海与遵义两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遵义是转折点,这使得两校在文化上有着许多共同话题。他也希望这次的研学交流也是两校友谊更进一步的开端。

去赤水的路上,我们参观了位于土城的四渡赤水纪念馆,翔实地再现了红军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四次飞渡赤水河,至 5 月 9 日渡过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

展馆共分为“土城战役,四渡序曲”“一渡赤水,扎西整编”“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虎离山”“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等五个篇章。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又感慨万千。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上的转折点。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回顾了那段艰辛历程后,下午我们重整旗鼓,踏上了我们的“长征路”。

沿赤水河畔自行车道出发,我们轻装上阵,身边又有来自遵义渐渐熟悉的小伙伴陪同,每个人踌躇满志。踏上征程的那一刻,我们发现其实“小长征”并不轻松。38 度的气温下,迎着毫无遮挡物的烈日,大家都难以适应。徒步走了没多久,队伍就越拉越长,脚步声压着变得沉甸甸的行囊愈加沉重,渗出的汗水开始消磨我们的战意,甚至有时会因为走神而而撞到障碍。而只听赤水河急速流淌,隐隐生出水声,裹挟着沙土向远方奔去,疲惫的灵魂随着它冲去,革命的精神刹那间便轰隆隆奔流在血液——只有将自己嵌入历史的进程,才能真正感知前人的不易。

此次很有幸能够亲自踏上历史的遗尘,用身体,用内心真切地体会长征精神。我们所走的那短短的距离相比于当年的长征可算是跬步。它不足以让我们真实体会到红军战士所挥洒无数滴的血与汗,但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与他们的苦痛和由苦痛迸发的信念发生共鸣。长征里,每一步的前进都是磨练中的进步。我们没有机会后退,唯有运筹帷幄,找到正确的道路,坚定地迈开步子走下去,遇难则摧。我们走至人生长征的开头,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需要长征精神,就是要在遇到艰险的时候,尽管苦、尽管疲惫,却不退却、不喊累。我们将其化作前进的力量,担起时代重任,向着曙光,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