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
每年毕业典礼上都需要思考一个主题,这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真想每次都能够说到每位同学的心里去,得到你们的掌声与认同。
今年的主题是:“回家”,希望你们经常回家。
同学们:今天你们将从母校毕业,独自去奔向新的征程、去追求心中的梦想,成为求学路上的“游子”。分离会有不舍,但毕业意味着成熟,对你们表示祝贺!毕业快乐!
当你们坐上飞机,飞向下一个人生“驿站”之时,心中一定非常激动,或许也会有一些忐忑,但这种忐忑是短暂的,去拥抱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时间的那种憧憬很快就会覆盖这种情绪。这时,你不一定会想到,从此你将成为亲人最大的“牵挂”。在父母心中一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牵挂(这种牵挂随着时间的延长还会增大):在新的环境中,我家那个经常在家“顶嘴”(或许你不喜欢“顶嘴”哦)的宝贝过得好吗?最近好长时间没来电话(或许离上一次通话还不到48小时),是不是太忙了?他(她)会注意保重身体、劳逸结合吗?等等。事实上,父母的这些想法可能会深埋心中,到真的通电话时,却往往会顾左右而言他。
今天我把在座家长的心思在这个隆重而庄严的典礼上说出来,真的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经常“回家”。在回家两个字上打引号,是因为“回家”有很多种方式,现在比以前也方便得多了,主要是心中有家。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基本上每个月回一次或两次家(即:每月写一至两封信回家),大致就是报个平安,告知父母自己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之类的事情(一般不会每封信都说没钱了,大致会在3-4封信里委婉地说一下),当然,最关键是报个平安。
现在你们方便多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经常“回家”。例如:视频电话;与自己的亲人建个群,把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拍张照片、拍段视频分享一下;等等。我相信,刚到异乡的时候,你们都会这样去做,毕竟离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独自面对一切时,向父母请教“不丢人”。慢慢地就会忘记“回家”了,这样不好,不能有所求时才“回家”,我们应该定期、经常地“回家”,有时在微信运动中给父母点个赞也是“回家”。
曾几何时,人们都开始把离乡背井外出求学当作一种“自然”,在这一点上,孩子们:我们处在“同一时代”。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所处的年代,当我们正真出发时,“衣锦还乡”又变成了长辈们对我们的一种“期待”,相对而言,或许我们的求学之路要困难一些,因此长辈们的“期待”要“功利”一些、目标单一一些、内容要抽象一些。
今天你们要毕业了,对同学们当然也会有期待,或许我与你们的父母感同身受:一切平安就好。
我们一点都不担心你们不够优秀,在你们的班主任提供给我的资料中,我已经充分感受到这一点:在你们当中,有同学被剑桥的三一学院录取,并获得了“怡和”奖学金;有同学在任国际部管乐团团长时,在她的带动下,学校的管乐团不断壮大;学校里有一份影响很大的杂志:SHSID Times,质量很高,里面有在座很多同学的付出;还有同学在兼顾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重大赛事,目前已获得羽毛球同龄人中很高的世界排名;有同学拍过广告,参演了一部好莱坞的电影;有同学用镜头记录生活,留下我们的故事;有同学经常与低年级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有同学制作艺术小件,去筹集善款;还有同学去甘肃积石山支教,用行动带动别人;学校150年校庆,你们也积极参与过,哪怕布置教室之类的小事,也费尽心思;挥汗球场的你们在Junior NBA篮球赛大获全胜,在戏剧教室的舞台上展示风采,在艺术、美术的展览中张显才华,等等,例子还有很多,你们在国际部生活、学习的一点一滴都值得回忆,在你们身上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都是母校的财富。
新的平台意味着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我希望你们都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越早确定越好,希望你们都能有一个合适的人生规划,追求卓越与安于平淡都是规划,关键是自己喜欢就行,思考过、努力过就不会后悔。
每一个人生节点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只有想不起来的事情与经历才是“生活”,同学们,祝福你们越飞越高,一切顺利,希望你们经常“回家”,经常回“母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