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学生发言(集合)

2018-08-24

军训让我们走向成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高一(8)班的尤铭浠,今天很荣幸能在本次开学典礼上代表全体高一新生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军训让我和我的同学们走向成熟。

紧张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成为过往的勋章,我们从数万名同级学生中脱颖而出,迈入了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的大门,成为又一届光荣的龙门学子。我相信,这里的所有同学都和我一样,看着录取通知书上的龙门楼,看着冯校长的签名落款,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作为上中人,我们有百年传承的荣耀,作为上中人,我们有不懈追寻的梦想,作为上中人,我们有不断拼搏的决心。短短几天的军训里,我们拼搏,我们荣耀,我们传承,我们有梦想,我们更成熟。

军训是我们进入上中的第一课,站军姿,练队列,便是拼搏的前奏。军训之前,我们憧憬过军装少男少女的飒爽英姿,亦向往过集体生活的同甘共苦,可当军训真正开始的那一刻,我们心中的期待又渐渐转变为了彷徨。是的,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如此高强度的军训,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将迎接全新的淬炼。

烈日下,豆大的汗珠从额前滴落,汗水打湿了脸颊,也打湿了衣服,时不时还流进眼睛,火辣辣地疼。可我们不松懈,因为流淌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彰显着阳光少年们拼搏的决心。汗水落入眼睛的刺痛,不过是要验证我们,能不能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挺直脊梁。站军姿也远比我想象中的要更艰辛。原以为这只是站着,能有什么撑不住的,可时间一久,前脚掌便开始酸痛,甚至到最后教官说停后,也难以再让自己的脚支撑着地了。踏正步时,一次又一次把自己的脚用力砸向地,腿也总要停留在半空中片刻,于是一到晚上,腿和脚上的酸痛感便会袭来。但是,这酸痛感是彰显了我们在到达自己能力的极限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坚持再坚持,告诉我们自己有所突破,就有所成长。从一开始在队列里看见乱动乱摇的手,到最后即使只是坐着也会纹丝不动。站军姿,练队列看似简单,却让我和我的同学们学会了坚持。

上中内务整理标准的严苛是很早就有所耳闻的,在这方面也明显可以看到大家的进步。

我们班是一个男生人数远大于女生的班级,内务整理对我们班而言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了。班主任毕老师让我们之间要学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我们一有空就会切磋如何高效拖地、高质量叠被等,这样的交流与互助也让我们班终于在一次纪检中获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内务整理不仅仅考验了我们自理的能力,更考验了我们班的相互协调能力,让我们男生女生在这个大家庭中更团结。我们逐渐熟悉了内务整理,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最后的井井有条,我们班的男生女生们学会了独立自主,学会了互帮互助,更学会了生活。

感谢军训教会我们拼搏,教会我们团结,我们都在为班级而战。我们班级的构造与大部分其他的班级有些不同,全班的44位同学中,只有4位女生,而男生占到了40人之多。这也让我们尤其想要在自己认为有能力做好的喊口号上,有突出的表现。有两个晚上,全年级集中在小操场上喊口号,我们班教官的嗓子哑了,便由我来带领我们班一起喊。站在队伍的旁边,我清楚地看见每一位同学的表情。只见有的同学在皱着眉嘶吼,还有的同学的脸都已涨得通红,这一刻,我们想让所有人都听见属于我们高一8班的力量。我们是一个集体,高一8班。在那嘹亮的“一二三四”中,蕴含着每个同学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的口号响彻云霄,我们是高一8班荣誉的捍卫者,我们的步伐整齐有力,我们在捍卫龙门百年的荣耀!

彼时,我们还是懵懂的初中生,六天的军训让我们初步具备了钢铁般顽强的毅力、昂扬向上的斗志。在往后的求知旅程中,我们将会继续发扬军训精神,勇于拼搏、敢于挑战,严于律己,勤奋学习,讲求合作、捍卫荣耀。

六天的军训,百年的上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传承”,这是我们上中人的骄傲。

在军训中,我们得到了上一届学长学姐的悉心帮助。他们手把手的教授,帮助我们适应军训的环境;心与心的交流,让我们在懈怠时找到前行的方向。我们感谢前来带班的学长和学姐,是他们传承着上中百年精神风骨:友爱,温润如玉。

还有我们的班主任毕老师以及其他所有悉心照料我们的老师们,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百年上中血脉的传承:关爱学生,甘为人梯,为人师表。

回忆六天的军训,回首百年的上中,我们正坚定不移地走在自己追梦的路上。对于高中生来说,梦想是什么?也许我们有一天会成为行业的精英,也许我们有一天会在学术界中大展锋芒。可如今,我们还是刚露尖尖角的小荷,梦想就是身边最沉稳的诺言。我们的梦想,是在上中遇见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相互砥砺,共进成长;我们的梦想,是在上中遇见言传身教的良师,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我们的梦想,是面对将来的学弟学妹的时候,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位上中人,我因上中而骄傲,上中因我而自豪!

“龙门发轫进无疆!一柱中流海上。”拼搏、荣耀、传承与梦想让我们每一个新生牢记心中,自勉自励。六天的军训开启了我们上中的高中生活,我们一定秉承“严实奋进”的学风用拼搏诠释青春,用汗水书写传奇,这三年我们一定无怨无悔!

高一8班 尤铭浠

世界这么大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世界这么大64小时的全程陪伴,45人次的志愿团队,44节精彩纷呈的课程。这个夏天,我们走进长桥街道暑期夏令营,幸会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留下一段独特的挂职锻炼经历。课上的倾囊相授和热烈讨论,课下的悉心陪护与欢声笑语,这八天的美好回忆背后,凝结着这群第一次当老师的高中生们无数次的努力、尝试与探索;细细回想起来,更带给我们一份感动、一份思考、一份勇敢前行的动力。

我们的旅程始于一份份数易其稿的教案。丰富多样的选题充分发挥了我们每个老师各自的兴趣与特长;从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到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把控,亦让我们在无数次的测试、讨论与修改中下足了功夫。从自然世界到广袤宇宙,从魔术气球到折纸作画,从酸碱实验到烘焙启蒙,从古今神话到信息科技。踊跃参与的课堂氛围,课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追问与讨论,都让我们欣喜万分。照本宣科,墨守成规,远非我们的格局之所在;能为这群处在好奇心最旺盛的年纪的孩子们,掀开这大千世界的幕布一角,点燃他们的兴趣与探索激情,我们情怀与心血的燃烧,便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

课堂上我们是备受尊重的老师,而课下我们亦是孩子们最亲近的玩伴。当他们轻轻拉起我们的手,邀请我们去做游戏,当他们上完象棋课后信心满满地与我们切磋棋艺。游戏的瞬间、分发饭菜的瞬间、辅导课业的瞬间,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我们的鼓励与陪伴,都让这份师生情谊更显深厚。当我们在校园开放日那天信守承诺合唱一曲《TA上了上中》,当最后一天孩子们送上亲手书写绘制的贺卡,我们彼此之间以最干净的赤诚之心相待,亦收获了最淳朴温情的感动。

这八天的时间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世界画卷徐徐展开的过程,而对于我们来说,亦教学相长,受益匪浅。趣味的课堂环节背后,我们在形式与内容上追求创新;连贯翔实的教学内容背后,我们将犄角旮旯的资料都搜集个遍,备课讨论直至深夜。我们立足于设想中的教学目标上开展授课,却往往能从一次次师生的讨论与互动中开启新的角度与视野,收获新的启发与感悟。

印象最深的是一堂有关外星人存在问题的讨论课,台下一个个小科幻迷们都被吊足了胃口,有问不完的问题要问,说不完的见解要说。凭借着兴趣与好奇,十岁孩子的知识储备已经涉及黑洞白洞理论,观点明确、表述清晰,怎能不让人在心中暗暗赞叹叫好?若非前一晚最后做准备时恰好查阅了相关资料,对着他一针见血的提问我兴许早就会败下阵来。孩子的思维模式里总是想要争出个对错,可恰恰是这四十分钟里的相持不下,让他们明白有些问题尚且没有标准答案,真理还需我们共同探索;而从开始上课时的观点流派介绍与组织讨论,到总结时鼓励同学们用客观事实和逻辑思考让自己的崭新设想站稳脚跟,我们所传授的已经远非既有的知识,而是认识世界、学习思考的方法。八天来,我们与这群孩子们共同成长。

当八天的夏令营结束,孩子们走出社区学校时,他们兴奋地告诉我们,自己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开启了对于新的领域的兴趣。相逢于此,师生一场,希望这八天中某个灵光乍现的瞬间,能给他们的未来添出新的可能性。

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尚且还在接受学校教育,却已经在长桥挂职中承担起“教育者”的角色。这便要求我们在服务奉献之余,对这项事业能够进行自己的思考与剖析,将我们的期望和愿景融入到自己的实践中去。长桥挂职不仅仅是一个志愿服务、奉献社会的契机,它更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的一次互动、一次青涩却热忱的回馈尝试。蔡元培先生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这是我们所有志愿者们共同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追求。

身在上中,我们所学到的也远远不止于文化知识本身。“自强不息,求变创新,乐育菁英”的龙门精神,也潜移默化地根植于我们心中,成为人生路上的一盏指明灯。希望新的一学期,我们都能不断自我充实、自我提升,聚焦自己的志趣所在,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世界这么大,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高二10班 程如婕

读书需立志,扶贫先扶志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踏上那片被山环绕、被蓝天环绕、被云彩环绕的土地,带着好奇与崇敬,我们开启了2017年暑假中最奇妙的旅程。在这7天里,我们走进弥勒市一中的校园体验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也考察了一些云南的著名自然与人文景点,了解到了所到之地背后的故事。

当晚11点多我们到达了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与刚下晚自习的人群一起走进整洁的寝室,正式开始了云南学习与考察之旅。次日,我们在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爬上兴贤大道的楼梯,止步于寄予了师生们期待的紫薇树下,立于地势的至高点——揽月楼眺望着山下的一草一木。我们流连忘返,内心倍觉震撼,更是充满了期待与美好的情愫。而后,我们分为5组走进他们的课堂。课堂上,同学们与老师积极互动,全班统一的、响亮的回答声让我们感到十分震撼,由衷地生出敬佩之情。一天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持续到晚上11点的晚自修,我们还一同参加了数学考试。我们的同学已经有些许困倦,而他们每个人都专心投入地不停演算书写着,这样的作息与学习强度已然成为了他们的日常与习惯。这让一直以刻苦努力与快节奏著称的上中人都自愧不如。而课余时间里,他们都十分热情活泼,不停向我们打听着上中的生活,穿梭于走廊中寻找在上中接待他们的志愿者朋友们。最后一天他们更是送上了质朴、却分外用心的礼物,或是明信片,或是自己制作的树叶书签,都承载和见证着上中与弥勒一中的沉甸甸的友谊。在他们淳朴笑容的背后,却是辛酸艰难的求学历程。在与学生志愿者的交谈中我们得知,由于私家车并不能开上山,他们每周日都自己背着沉重的书包,拖着行李箱,爬上几百级台阶;学校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是严令禁止的,一周中要与家人联系,必须排队插卡使用公共电话;高三同学们更是一个月才能回家半天,而后又要在周日晚上赶回学校参加考试……而他们却不为生活所困,更是充满了上进心,谦虚地询问我们如何提高学业成绩,让我们推荐辅导书……他们大部分人的家庭条件不好,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他们也会问我们想去哪所大学,当我们还在考虑时,他们九能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眼神十分坚定。我想正是在“绝境”中的“孤注一掷”,让他们更有动力和热情去战胜一路的坎坷。我们在交换学习心得的同时,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和深深吸引。

走出弥勒一中,我们感受到了更为丰富的云南地域风情与少数民族文化。去往云南之前,我们便分为五组对将要参观考地方、参与的活动或是当地文化进行了资料准备。在19届5班戴天乐准备的资料中我们读到“踏着一千九百九十九级台阶,步入规模宏伟、气象万千的锦屏山风景区,但见绿荫叠翠,清泉潺潺,鸟语花香。山腰红墙黄瓦处,殿宇恢宏,飞云流霞,青烟袅袅。”此等气势磅礴的情景让人心中很是向往,而当我们真正踏入弥勒寺中,神圣之感更甚。在那里我们还碰到了十多个在与寺院和尚学习拳法的外国年轻人,山中的静谧让我们浮躁的心也沉静下来。我们还参观了云南奇特的自然景观——宜良的九乡溶洞和石林:在五色灯光的照射下,本就光怪陆离的石柱石笋变得更为引人注目,也为游客营造了无限想象空间;姿态各异的石头纵横交错、鬼斧神工,我们有幸在“乱世(石)”中寻得倾城佳人“阿诗玛”……在与西三者衣高原农业发展基地负责人林伯伯的交谈下,我们明白了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源于观念的落后。他提到“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让老师与学生们频频点头,为他送上真诚的掌声。我们在走访这些基地与景点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欣赏沿途美丽的景色,更是积极提问,在探讨声中加深着对于云南的七彩印象。回到上海后,以19届9班张滢霄为组长的经济组四名成员将自己一路的思考与感悟记录下来。在他们的报告《大数据时代下的农村扶贫》中有这样的总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子,能够一家家地接受帮助。如果进一步扩大范围,就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找出每家每户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我们亲眼看到这个小山村的闭塞和落后,沿途种满且仅种植了玉米和烟。这种“靠天吃饭”的传统和心理在云南十分普遍而根深蒂固,想要改变绝非易事。而即使再困难,仍有像林伯伯一样的人在不断尝试着,试图在荒芜的高原红土上开凿出一片“世外桃源”。这是坚持,更是一种情怀与信仰。

朴实的云南人民用双手耕耘的土地、创造出的璀璨文化,更让我们赞叹与钦佩。而这里的学生们,也一如他们世世代代勤恳的祖先一样,挑灯夜战到午夜,汲取知识,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弥勒一中崇尚实干的理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熏陶着这些孩子,他们也将成为云南的新生代力量,去创造无限可能。第二批上中友谊使者光荣完成了任务,我们将云南的所见所闻所感与你们分享,更传递着正能量,希望能激励着龙门学子继续努力,实现梦想!

高二4班 梁怡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