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报道二(2017.09.24)

2018-08-24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之《漫话西游》

2017年9月24日晚18:30,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迎来了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骆玉明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次题为《漫话西游》的讲座。

骆教授并不以我们最熟悉的小说《西游记》开始,而是先讲述了玄奘为正本清源而出嘉峪关过西域经中亚终至印度的故事,并介绍了唐僧取经故事自宋朝起的文学演变,尤其是宋代的演出底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元杂剧《杂剧西游记》,以其中几个代表性的片段,向我们展示了取经故事的趣味。

接着,骆教授重点介绍了唐僧,猪八戒与孙悟空三个人物形象,以神奇性与唯物性两面分析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与多重性。“以唐僧否定猪八戒是不对的,以猪八戒否定唐僧也是不对的”,连作品中出场极少的妖精们或庄严的观音,身上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乃是人性的演示。

最后,骆教授总结了取经故事的神奇性与世俗性,并介绍其极大的演绎空间,鼓励同学们以大的创造力进行演绎,本次讲座于20:30在掌声中落幕,使同学们受益匪浅。(高一(9)梁诗昀)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顿》

2017年9月24日晚18:30到19:15,19届复旦计划物理方向的同学们在工程楼听取了马教授关于近代物理大师牛顿的课程。

在伽利略去世的1642年,牛顿诞生于英国乡村的一个贫穷家庭。他的父亲在他出生3个月后就病逝了,继父也在他10多岁时去世。牛顿的童年大多花在思考大自然的神奇现象之中。在他舅舅的倾力支持下,辍学的牛顿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在中学校长的保荐下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继续他的思考问题与动手实验。

在大学,牛顿学习了物理学、数学与哲学,同时阅读了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著作,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剑桥遇到了他的“伯乐”——巴罗。在巴罗的指导下,他思考数字问题,完成光学实验,进步一日千里。在1665年到1667年,牛顿回家乡躲避鼠疫。在这段时间内,他做了大量教学研究,结合几何与无穷、极限、发明了“统数法”,和后来著名的微积分。凭着惊人的能力,他在回到学校后成为了剑桥的教授。

之后20年,牛顿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在他成为皇家学会会员后,他在哈雷的帮助下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书中他详细归纳了“万有引力”的研究,建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之后,牛顿离开剑桥,获得更多研究时间,又出版了《光学》,发现了光的色散。他还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在牛顿去世之后,英国为这位伟人进行国葬。

从牛顿的身上,我们龙门学子看到了一些近代物理的集大成者的一生。牛顿法,发明了演绎归纳方法,为现代物理学发展奠定了绝对的基础。我们上中学生将继续追寻物理大师的光辉足迹。(高二(9)史珺宇)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之《元素周期与反常现象》

2017年9月25日,复旦大学的岳斌教授来到了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进行微课程的教学。这节课中,岳斌教授主要讲述了元素周期表与反常的例子。在原子中包含不同的电子亚层,在元素周期表中属同族的元素具有类似的电子排布方式,因此化学性质也类似,这是中学课本范围内的元素周期规律。岳斌教授还补充了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的鲍林标度,离子势等新的概念,解释了对角线规则的合理性,化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便是类比,通过类比与合理的推理,可以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

相信在此次课程之后,同学们会对元素有更深的理解。(高二(9)李泽生)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之《细胞》

9月24日晚18:30,复旦导师制计划高二生物第三节微课程在新工程楼206展开。

在讲完绪论和生物大分子以后,钟江教授带领同学们进入了微观的细胞世界。教授由浅入深地为大家介绍了细胞这一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

教授从细胞的概览开始说起。在细胞的结构中,除了同学们熟知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和细胞膜外,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外泌体和细胞骨架等结构。

细胞的死亡也是大家之前所未知的,尤其是它的死亡过程。钟教授向同学解释了大部分情况下细胞的死亡是主动性、程序性的,而非被动死亡。凋亡的过程比较复杂,凋亡的机理更是千变万化,教授举了几个诱因的例子,如基因突变。(高二(8)李朴恒)

最后教授讲了细胞的分化与诱导干细胞,他清晰地解释了干细胞的概念,与其在细胞的分化中的作用。

在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同学们对细胞的了解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有了很大收获。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之《素数性质》

高二(9)刘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