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科学基础
2017年9月17日晚18:30,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有幸迎来了复旦大学上海市针灸机制与穴位功能重点实验室的丁光宏教授在逸夫楼化学阶梯教室作题为《针灸的科学基础》讲座。
丁教授在切入正题之前,并没有直接讲述与中医切实相关的内容,而是先对现代西方医学体系作了一番言简意赅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现代西方医学体系的主题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同时又有基于物理、化学的药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作为辅助,并且将西方医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基于科学的方法论:还原论的基本理念传授给我们,使我们对西方医学体系由外而内的病因还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拥有了理解之后所讲的还原论现今遇到的麻烦的知识基础。
在介绍了21世纪人类疾病谱发生的变化后,丁教授开始了本次演讲的重头戏——中国传统医学系统的介绍。我们惊叹于中医已有在中国连续使用2000年的历史,折服于中医在国际上160多个国家都有临床应用,连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将针灸治疗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内。通过聆听丁教授对于中医的基本特征中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介绍,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医与西医由内而外由外而内,或是局部与整体的差异。丁教授适时插入了一些他与费教授的小故事,用幽默的语言活泼了气氛,也叙述了他与中医针灸结缘的起因,同时引出了基于现代科学方法的中医针灸镇痛研究——用CT与MRI拍摄接受针灸的志愿者,经过分析,成功发现了中医穴位与人体中钙分布的关联。之后丁教授又为我们介绍了针灸的动物模型实验,在小鼠的身上,针灸的效果与产生效果的原因再次得到了验证。
接着,就是中医与西医的具体比较了。丁教授着重介绍了还原论的信息缺失,辅以少年拆汽车的例子,突出了中医整体论在生命科学今后发展方面的优势。
最后,丁教授介绍了物质、能量与信息的本质。丁教授同时列出能量质量转换公式与现在科学家们猜想的能量信息转换公式,以爱默生的名言作结,激励我们高中生们勤于思考、勇于科研,使得我们的中国能够在五六十年之中于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世界首屈一指的地位,从抓紧微末时间思考能量信息转换公式做起。丁教授的语重心长与良苦用心,我们都能体会得到。
提问环节,同学们都积极提问。丁教授热情回答了同学们关于中医今后发展路径、动物模型实验、中医针灸其他科学理论、狂犬病潜伏期以及信息能量转换的问题。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地结束。同学们都收获了一份知识,得到了一阵鼓励,尚有勤思好问的同学热切地围着丁教授继续追问问题。高一(9) 梁诗昀
同余方程和连分数
高二(9) 刘珈征
“近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的一生
2017年9月17日晚18:30到20:15分,19届复旦计划物理学方向的同学于工程楼听取马世红教授带来的走进物理大师伽利略的微型课。
伽利略出生在1564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之地。他的父亲文森西奥是作曲家兼数学家,他不惧权威、注重用实验研究琴弦音律,给伽利略带来了重大影响。年轻的伽利略进入比萨大学,之后弃医从事数学工作,之后又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物理学产生了兴趣。在25岁被聘为数学教授后,他从实验与理论推理反对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物体下落的理论,成为当时许多人反对的中心。
1592年,伽利略住到佛多伦萨,不久在隶属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进行无创性研究,而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加速度、惯性定律等。其中,伽利略最早将实验与数学结合,提出了“观察—假设—数学—实验—理论”的科学推理模式。
1604年以后,伽利略通过自制望远镜开始观测星空,相继发现月球环形山、木星的四颗卫星、金星以及太阳黑子。他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但他出版的《关于潮汐的对话》遭到教的迫害。然而在被监禁的过程中,伽利略依然出版了《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总结了他早年的力学工作。他死后115年,他的书被解禁。直到2000年罗马教会甚至为他们的审判做出了忏悔。
伽利略的创新之举与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斗争不仅将科学带入新的天地,更激励同学们在研究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此外,同学们还对欧洲大学博物馆所保留的伽利略的笔记文物赞叹不已。真正接近了一位物理大师,上中学子也更期待接下来的课程。高二(9)史珺宇
生物大分子
9月17日晚18:30,复旦导师制计划高二生物第二节微课程如期在新工程楼二楼展开。
钟江教授今天将焦点聚集在了构成生命的重要而又基本的单位——生物大分子上。从大家最熟悉的生物合格考内容出发,在复习完基本知识后带领同学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与方面着重了解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有熟知的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背后的意义:证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觉得高级结构及蛋白质功能;有有趣的对生物大分子认识的历史发展;更有最前沿的科技包括X射线衍射和冰冻电镜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龙门学子们在课上十分积极地与教授交流提问,很好地体现了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的探究钻研精神。高二(8)张澄
原子结构的奥秘
九月十七日晚,新工程楼216教室,来自复旦大学的岳斌教授莅临我校,为复旦导师计划选择化学方向的十三位同学带来第二次微课程。
本次微课程紧承上一周《元素的起源》专题,为我们讲述了原子结构的研究历史。教授从三个方面展开讲座: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微观粒子的特性和运动规律以及氢原子的量子模型。岳教授从光的本质讲起,从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概念,到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所引发的玻尔氢原子理论的提出。课程还从科学家故事及数学、物理的理论推导两方面明晰了德布罗意方程式、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及波动方程。参加课程的龙门学子对于波动力学模型以及核外电子运动等相关知识理论有了进一步了解。高二(9) 缪奕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