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长夏已尽,凛冬将至。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2018届“复旦导师制计划”也已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回首这一年多来,复旦导师制计划一直贯穿于我的高中生活之中。从与导师面对面交流的office hour与周末讲座,到暑期大学课程与本学期的微型专业课,作为一名参与者和校内协助管理者,我自身体验到了与导师促膝长谈、共同探讨问题的乐趣,也看到了同学们在课程中培养学术兴趣的喜悦。复旦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术兴趣与素养培育的平台,使得我们在高中的生活中能更好地聚焦志趣、激发潜能,探索适合于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我的学术兴趣较为广泛,或者也可以说,一直在为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方向而努力。初中时曾一度痴迷于头脑奥林匹克的竞赛,因而对工程方面很感兴趣。依稀记得在复旦导师制计划面试的时候,我谈起自己在工程方面的兴趣,一个教授在听完我的诉说后,严肃地问我“你现在体重有多少?”我愣了一下,然后如实回答“50公斤多一些。”他一下笑了起来,然后跟我说“搞工程可是很耗体力的,你这么瘦可不一定能扛得住。”当时的我仍一脸稚气地回答“仅仅是体力怎么能抵挡住我对学术的热情呢?”这大约是我第一次与复旦的老师面对面的交流。高中阶段自己在做课题,今天上午也刚在复旦邯郸校区做过展示。尽管还只是大多数时间忙碌于实验室里的生物工程,却也逐渐发现自己的体力有时也的确力不从心,于是才开始关注起自身的体质。这个小小的故事,却大约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学术兴趣不止于空想,唯有实践才能体会到自身的种种问题所在。
在一年多的office hour中,我有幸能与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徐弘一教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起初,教授给我们讲解发动机、飞行器的分类和原理,后来根据我们的兴趣,教我们使用了FieldView流体力学处理软件,布置给我们关于湍流问题模型的问题,通过流线、迹线、云线、云剖面来表现流体的流动现象。同时,我们组内有一位同学计划本科出国,也与徐教授进行了有关国外学习问题的深入讨论与课题的开展。在这样一个机会中,我们通过与教授的直接交流,不仅收获了学术上的知识,同时学会了如何与教授更良好以至更高效地沟通,这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从高一起设立的周末讲座,各领域著名的专家教授在上中的讲台尽展风采。我们有幸领略了文、理、哲、史、医各学科的大家风尚。中文系的陈尚君教授曾让我们懂得读书必先识字、最重记诵,讲述了古代繁简和书籍制度的变化,以及读书从为己之学到为人之学的变迁;物理系的金晓峰教授曾言“真理在离开实用而成为情趣中心时就已经是美感的对象”,这句话令我们对物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一度以为的纯理论学科却无处不充斥着美感;哲学系的吴晓明教授剖析了不同文化间哲学的差异,提出哲学应以“澄清前提,划清界限”为批判方法;历史系的韩昇教授以曹操墓的考古为例,陈述现今考古中文科与理科相结合的重要性;医学院的周国民教授以屠呦呦的获奖为例,讲述近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成就。而留给我们深省与思考的教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或启发我们对问题新的思考,或拓宽了我们看待问题的眼界。通过周末的讲座,我们得以提升了自身的学术素养,而每场讲座后都有的提问环节更是给予了我们一个发表自己观点、与教授共同探讨的机会。本学期始,周末的课程由大讲座变更为了自主选择的微型课程。人数更少,选择更自由。在高中阶段起渐渐对生物感兴趣的我,选择了医学与生物方向的微课,在钟江教授和程训佳教授的课堂中深入了解众多疾病的机理与生物体内各种代谢途径的反应过程,丰富了我生物学方向的知识,也颇有助于我生物方向课题的研究。
在暑假前,参与复旦导师制计划的同学还得到了办理复旦校园卡的机会。同学们甚至可以借助校园卡,在复旦图书馆借阅书籍。同样有不少同学参与到了复旦暑期课程之中,可选择的课程范围之广、领域之多,都提供给希望接触大学生活的同学们一个很好的机会。与本科生在同一教室内上课,更近距离地体验复旦校园的魅力,感受更浓郁的学术气息。许多同学在暑期课程中收获良多。
值此寒冬,却见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复旦导师制计划的这一年多的时间,让我们得以与众多教授相互交流,与一些导师也有了师生之情。借此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术兴趣与素养,聚焦志趣、激发潜能。衷心祝愿复旦大学与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在接下来的导师制计划中合作顺利!谢谢!
高二9班 蒋朝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