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党课在化学阶梯教室如期举行。主讲老师为王开尔老师,推荐书目为《现代性》。
首先,王老师指出,“现代”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更多地表示一种与过去的不同,而并非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比如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18世纪,中国并没有向现代迈出显著的步伐。对中国来说,“现代”应该是从鸦片战争才开始。因此,“现代”的时间对各个国家,甚至于各个地区,都是不同的。而“现代性”则是指任何使得现代社会区别于之前的社会的特征。
接着,王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清朝的军队在鸦片战争中,何时崩溃?答案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根据可靠资料的记载,清军并非被洋枪洋炮所吓退,而是被英军最简单的白刃冲锋所击溃。原因为何?王老师表示,这是封建军队面对现代军队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性”的具体体现。基于这个事件,王老师为我们展开论证了现代性的由来、方法、和效果。
王老师先分析了现代军队的作战方法,比如“排队枪毙”战术,其本质是强大的纪律性。但这种纪律性从何而来?对于封建军队,纪律仅仅来自于收获的钱财。士兵的社会地位低,在军队中几无上升空间,因此也不会有很强的纪律性和战斗热情。而对于现代军队,士兵会受到系统的集体认同感教育;赏罚机制分明,调动士兵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地位高,民众普遍认同士兵价值并给予尊重。这些都是使得现代军队战斗力更强的因素,也因此,它们都是“现代性”的一部分。
进一步看,这些“现代性”其实都使得人变得更平等。当然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尽可能地消除了阶级,使得人与人的高下之分仅存在于他们所做的贡献。
这些平等是如何实现的?人是理性的动物,而理性不依赖于任何宗教,法律……人皆有之。尽可能地释放理性,能使人更平等,这是思想层面上的。统一货币,使得每一张纸币的价值相同,不论贫穷或富有都能使用,这是经济上的平等。
正是社会的平等,才能产生“原子化个人”、“理性经济人”等理想模型;而正是把这些作为现代社会的默认前提,现代社会才能发展至今。
然后,王老师分析了现代性的效果。“现代性”与“资本主义”有许多共同点。资本,是投入再生产并获得更多财富的财物。而在这定义中就可以发现,“资本”其实已经暗含了“进步”之意。在现代社会,进步是强制的,而原地踏步则等同于落后。正因此,日本在签订广场协议后会如此焦虑,虽然国家经济仍在增长,只是速度减缓;也正因此,中国对GDP增速会如此看重,把6%增长抓得如此之紧。
最后,王老师指出现代性的效果并非全是好的。最典型的反例便是魏玛共和国,一个符合所有“现代性”要求的现代国家,却产生了纳粹这样的反人类组织。这不禁让同学们重审现代性,进一步思考现代性带来的后果,并调整自己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上中团委团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