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此刻,晨曦正攀上甄陶楼的飞檐,露珠缀满中兴楼的冰场,西区实验室的玻璃折射出理性的光芒,而我们的心跳,正与校园的脉搏共振。劳动教育体验周,这座用汗水浇筑的舞台,即将拉开帷幕。
若将校园比作一本诗集,劳动便是最动人的韵脚。
清晨六点,食堂蒸腾的雾气中,师傅的围裙沾着面粉,铁勺与锅铲碰撞出晨曲的第一个音符;保洁阿姨的扫帚掠过落叶,在地面划出弧线,像一支沉默的舞;实验室的灯光彻夜未眠,老师指尖摩挲着试管,如同抚过琴弦的乐师……这些身影,是校园里无声的诗行,是岁月中不灭的微光。
今年,我们接过这支笔,在甄陶楼的走廊写下新的篇章。擦净一块玻璃,是拭去模糊视界的尘埃;整理一间教室,是梳理知识的经纬;弯腰捡起一片纸屑,是向文明躬身致敬。劳动从无琐碎,一粒尘埃里藏着整座校园的倒影,一滴汗水中映着青春最澄澈的底色。
而当中兴楼的冰场第一次向我们敞开,当西区的鱼缸泛起涟漪,当逸夫楼的实验台上镊子与培养皿轻声私语——我们触摸的不仅是器物,更是劳动赋予万物的心跳。冰刀划过的痕迹,书架排列的秩序,草坪修剪的齐整,皆是劳动者写给时光的情书。
同学们,请凝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背影——
宿舍楼管深夜巡楼的脚步,轻得像一片雪落;园艺师傅修剪枝桠时,绿篱在他手中化作雕塑;校门口的保安挺立如松,目光织成一张守护的网……他们是校园的掌灯人,是四季的摆渡者,是暗夜里的萤火,照亮我们奔赴理想的路径。
今年的劳动岗位,是一场与星辰对话的盛宴:
在罗森便利店,你将成为垃圾分类的诗人,用指尖分辨塑料与纸张的平仄;
在逸夫楼实验室,你化身科学的匠人,将试管排列成一首严谨的十四行诗;
在校门口的值守岗,你挺立如界碑,用目光为校园筑起尊严的城墙;
在网球中心,你挥动拖把如执长剑,扫去尘埃,留下明镜般的地面映照青春的笑靥……
劳动不分贵贱,岗位不论高低。当我们穿上志愿者马甲、拿上工具,便与保洁阿姨共享同一片掌心茧,与食堂师傅共饮同一碗汗水酿的酒。这一刻,我们都是校园的共筑者,是文明的传灯人。
校外岗位的延伸,更让劳动的诗篇有了更辽阔的韵脚——
工行支行的服务台前,你将用微笑诠释“责任”的笔画;手冲咖啡的香气中,你将听见“专注”的韵律;眼视光检查的仪器旁,你将触摸“细致”的肌理;还有首次尝试的美容美发,CG绘画……劳动,让我们从校园的象牙塔走向人间烟火,在社会的褶皱里读懂生命的重量。
当你在龙门楼的台阶上挥动扫帚,扫去的是浮躁,留下的是坚韧;当你在生物实验室处理培养基,剥离的是懈怠,培育的是敬畏;当你在女寝天井弯腰捡拾垃圾,拾起的是琐碎,沉淀的是品格。劳动的本质,是让粗糙的双手长出思想的根系,让疲惫的双脚丈量价值的尺度。
2025年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劳动教育体验周从今天起正式拉开帷幕,一周内共有38个校内岗位、6个校外岗位供同学们体验,总计参与人次1384人次。今年从龙门楼到甄陶楼的迁移,不仅是地理的位移,更是精神的攀援;从中兴楼冰场到西区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空间的拓展,更是境界的跃升。
最后,请允许我化用泰戈尔的诗句:
“校园的清晨向劳动者的双手致敬,因为尘埃与光辉,皆在他们的掌纹中获得了新生。”
同学们,让我们以掌心为砚,以汗水为墨,在劳动教育体验周的书卷上,写下属于我们的壮丽诗行!当某天回望此刻,愿我们能骄傲地说:
“那片冰场的晶莹,那间实验室的严谨,那条走廊的光洁——皆曾有我的温度。”
谢谢大家!

(护旗手进场)

(升旗手升旗)



(学生发言)
自去年11月校庆主题标识面向广大上中师生进行征集以来,我们收到了众多富有热情与创意的作品,无论是高二的同学,还是初入上中的高一学子,抑或是毕业的老校友,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彰显上中深厚的历史底蕴。学校评选出了此次征集活动的获奖名单。
荣获三等奖的是:高一5班 黄佳颜 、高一6班 倪睿阳 、高二11班 邂逅。
荣获二等奖的是:高二5班 张思韵、1964届初中 1967届高中校友 俞国樑
荣获一等奖的是:高一11班 顾问渠。
有请校党委书记 张泽红书记为他们颁奖。
感谢张泽红老师及各位获奖同学。


(张泽红书记为学生颁奖)
荣获优胜奖的是:高一4班 冯奕然 、高一5班 梅若雪、高一5班 陈依然 、 高一7班 廖一凡 、高一11班 林佳烨、高二4班 乐馨远。
有请德育处副主任 吴静怡老师为他们颁奖。
感谢吴静怡老师及各位获奖同学。


(吴静怡老师为学生颁奖)
最后,再次感谢本次征集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同时,第67届IMO将于明年在我校举办,这也是IMO首次在中学校园举办。现已开始征集该项赛事的会标,欢迎各位同学踊跃投稿,在世界大赛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具体投稿要求可以参见甄陶楼和龙门楼门厅海报。

(升旗仪式现场)
(文:高一3班 黄嘉悦/图:汪茹奕/编辑:胡晨、实习生雷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