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复旦导师计划金亚秋院士项目活动高一学生开展Office Hour项目

2024-12-17

2024年12月13日,金院士计划项目高一的同学迎来第二次实验室行。本次活动,同学们与教授一对一,交流了自己的项目与过去两个月的学习成果。下面就让每位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各自不同的体会和感受吧。

李筱尧:时隔两个月又前往复旦大学学习!上次交流中,和我的导师初步探讨出给月球“定年”这个课题,在思考后,我产生了将定年和计算机结合的想法。能否设计一个算法,让人工智能代替人计算出图片中的陨石坑数量,从而完成定年呢?我向导师提出这个想法,并实操起来。通过这次交流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跨学科研究的魅力与艰辛,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在不同学科的思维碰撞中寻找创新点。收获颇丰!

江骏霆:通过这一次与导师更加深入的交流,我了解到无人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之下各个旋翼的旋转状态,以及其最高飞行高度的影响因素。结合专业软件的界面,我对无人机飞行前的准备工作大致有所了解。在与导师的讨论及相关政策文件的阅读中,我认识到无人机的飞行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此次和导师的交流令我的收获更为丰富。

杜浥清:今天的交流由于周游导师不在场,他的两位博士生接待了我。上次交流后,老师推荐我读了一些量子力学入门教程并让我学好高等数学和Python编程。在今天的沟通中,两位博士生解答了我对于量子力学基本定义的疑问,解释了狄拉克符号,以及它对应的向量有关基础知识,并初步介绍向量与矩阵的乘法,阐明了量子测量基本原理。随后,二人向我阐述了高等数学基本框架,推荐我一些线性代数资料以后学习。最后,给我布置了任务,安装Python的几个库,学会使用它们进行量子态模拟。相比于上次,我感觉,自己在该方面已取得一定进步,有所深入。并且在深入过程中,找到了探索的更明确的方向。

张珈瑞:在本次去复旦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与自己对应的导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补足了之前因为未能见面而造成的空缺,同时了解到了导师的研究内容为飞云卫星观测、微波辐射模型、预测气温与降水等等。导师为我提供了我之前并不了解的卫星观测资料数据处理的程序算法,以及黑体辐射公式与实际地表/海面微波辐射的联系,使我受益匪浅。

夏墨涵:此次复旦导师活动中,我与导师叶老师交流了有关海洋遥感卫星上高度计、辐射计、散射计的工作原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得以借助中学数学、物理知识基本理解如波形反演、VH极化等概念,同时也发现自己在基础知识上还有大量提高空间。我还初步了解了我国海洋卫星、气象卫星的“阵容”,以及相关的数据分享系统。此次复旦之行使我得以看见学术研究生活的一角,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

詹奕轩:在本周五的复导计划活动中,我与唐文明老师就毫米波雷达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唐老师首先介绍了毫米波雷达能够实现测距、测速等功能及其原理,同时以伞降兵在空中借助毫米波技术提前掌握地面情况作为实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毫米波雷达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在与老师的深入交流过程中,我还学习到了科研工作的主要步骤与方法,收获满满,视野大开。

韩欣媛:很兴奋有机会看到SAR图像,学习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讲座提到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编程知识,让我获益匪浅。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天的导师面谈交流更激励我要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才能在将来抓住机会,施展才华。

黄颐敏:本次复导计划金院士项目活动,我和导师进行了长达近三小时的交流。交流过程中,我和老师分享了校内需要做的课题,讨论了如何将复导的学习方向和学校课题联系起来。老师也在了解我目前的学习情况后,帮助我制定了需要进一步学习强化的专业知识。本次交流活动,我收获很多。

王皓杨:此次交流过程中,导师带领我回顾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知识与原理,并用动态软件呈现了神经网络训练的流程,让我对神经网络的学习与运作产生更直观、深入的认识。此外,导师向我介绍了MATLAB软件,并以自己研究的电离层等离子体分布数据为例,展现该软件的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功能;同时向我传授了MATLAB的基础操作供后续练习。经过两个月的自主学习研究,我对机器学习、Hopfield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算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次交流,导师为我解答了探索过程中的困惑,并推荐我使用一些辅助软件以提升学习效率,帮助我树立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刘隽希:和教授一对一交流后,我心里满是欢喜与收获。我学习电磁学、天线理论,了解了射频电路的制造包括理论设计、仿真演示、加工测试和不断优化,明确了课题的方向。教授推荐的书、供我参考的论文、介绍的仿真软件,让我研究有了依靠。这次交流让我明白自身不足,也给了我努力提升的动力。

陆承宇:我们参加了金院士计划项目,在复旦大学跟随导师以及博士研究生进行学习活动。昨天,我学习了 AI 概述,神经网络基础,以及使用 PyTorch 搭建一些 AI 模型的方法与事例,让我对 AI 的了解又更进了一步。这种跟随导师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同以前的学科学习有很大的不同,让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经验,受益匪浅。

王文一:12月13日,再度踏入复旦大学校园参与第二次金院士计划的学习之旅。此次学习活动过程中,有幸聆听了导师蒋教授的精彩分享,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己过往的科研硕果。在与蒋教授的亲切交流中,我学到了风云卫星、辐射定标及地球物理反演的相关知识,包括静止卫星与极轨卫星的运行、微波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大气吸收模型以及海标发射率模型等和风云卫星数据调用方法等,让我更加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蒋教授还耐心询问我们感兴趣的科研领域,鼓励我们循序渐进,扎实学习,他的教诲更坚定了我努力追求进步的信心。总之,此次互动让我受益匪浅,满载而归。

赵文劼:昨天,我再一次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复旦大学,参加我期待已久的金院士项目。在完成了导师付老师上一次布置的作业后,我对老师所研究的课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一次,付老师的学生们给我讲了很多新奇的知识,包括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矩阵基础以及matlab的使用,让我受益匪浅。

王思诚: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来到了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我与我的导师吴语茂教授进行了交流,并从中受益匪浅。吴教授教导我应该在物理学习中运用好的方法,向我指导了学习方向,推荐了学习书目,也让我明白生活中写作表达与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我万分感谢。

于皓诚:本次辅导计划金院士团队项目中,我们直入正题,与各自的导师开展交流。由于王教授出差的缘故,本次活动中由教授的两位博士生为我们讲解了面向SAR图像解译的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她们首先为我们回顾了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础理论,并通过具体示例告诉我们SAR图像凭借肉眼难以解读,阐明人工智能识别在SAR图像解读中的重要意义。接下来,她们为我们详细介绍了CNN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以及卷积、池化、反向传播等操作,并通过代码实操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PyTorch从零实现并训练一个卷积神经网络。这次活动中,我们收获颇丰,对SAR图像的种种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工智能的底层原理。

吴若渝:上周五我去复旦江湾校区参加复导计划,我和老师继续探究上一次的话题理解雷达是如何成像。本次两位研究生非常热情的为我讲解接收到的信号是如何通过傅立叶变换从二维图像转变为三维信息。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对雷达的工作原理又有了更深的了解,非常期待下一次复导计划。


(师生开展Office Hour活动)




(文:参与项目的学生/图:许建丽/编辑:胡晨、实习生杨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