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

“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系列报道(2023.10.29)

2023-10-30

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系列讲座之“神奇的皮肤和奇妙的激光

2023年10月29日晚18:00,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皮肤科医生吴家强为同学们带来了名为“神奇的皮肤和奇妙的激光”的讲座。

首先,吴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皮肤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了皮肤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皮肤的作用——包括保护、分泌、排泄、吸收、体温调节、感觉、免疫等功能。同学们听着吴教授生动有趣的表述,不时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笑。吴教授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以医美行业为例,告诉同学们皮肤衰老是因为皮下组织,又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科普了皮肤的各种症状,例如瘙痒、疼痛、麻木等。

其次,吴教授讲解了皮肤病症状的分类,分为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同学们在观察了各种丘疹、斑疹等各种症状的图片后,又对皮肤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吴教授进而引出了鳞屑、风团、结节、脓包、浸渍、糜烂、溃、疡等疾病。尽管有些图片看着让人不适,但是这对于皮肤病的科普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吴教授告诉同学们面对皮肤病时的注意事项,包括过敏不能搔抓,荨麻疹要用药水而不是药膏等等。又向同学们说明突发皮肤病需到急诊医院的皮肤科就诊。此外,吴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青春痘的治疗方案,以及如何正确地选择药物剂型。急性要用溶液、粉剂、水粉剂;亚急性要用糊剂、粉剂、水粉剂、乳剂;慢性要用药膏等。吴教授还向同学们展示了皮肤科的新技术——激光以及它的生物学效应。

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同学们都表示对皮肤这一人体最大器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逐渐建立起了科学、健康的护肤观念。


(吴家强教授讲解皮肤的结构和作用)

(学生认真听讲)


(文:高一(9)班 于晨萱/图:实习生赵可欣/编辑:胡晨)



“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生物系列讲座之离子通道与膜片钳技术

2023年1029日晚,薛磊教授首先向同学们进一步介绍了对参与动作电位的各离子通道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使用各种阻断剂对于离子通道的影响。薛教授通过丰富的案例,向同学们介绍了利用TTX(河豚毒素)研究钠离子通道参与的各类神经生理过程,带领同学们设计相关实验,加深了对于实验设计的认识。

进而从实验结果的图像引出神经生理学最重要的研究工具——膜片钳技术,通过小小的玻璃电极与细胞质膜之间的高阻封接,使得科学家可以通过四种方式,记录细胞质膜表面上单个或者全细胞的离子通道的电活动。通过创设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薛教授带领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离子通道的激活曲线,失活曲线等复杂的电生理特性。

最后,薛教授为突触与囊泡运输话题作了预备知识讲解,向同学们介绍了突触的结构,尤其是电镜下突触的照片,让同学们在结构上对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了更为坚实的了解,有助于后续对于突触动态过程的理解!


(薛磊教授介绍膜片钳的使用)


(文:高二(2)班 刘若彤/图:实习生赵可欣/编辑:胡晨)



“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中文系列讲座之“《呐喊》选读之《阿Q正传》(上)”

2023年10月29日晚,来自复旦大学的张业松教授给同学们带来是鲁迅作品集《呐喊》之《阿Q正传》的精彩讲解。《阿Q正传》是《呐喊》中十分重要的一篇,由于篇幅较长,教授将其分为两个部分,本次课上,张教授着重就概述及小序两个部分讲解。

张教授首先请两位同学分享了自己对《阿Q正传》的看法,通过目录,大致了解了阿Q由“优胜”中兴到末路的历程,并引导同学们思考鲁迅笔下庄严文体中的一个不正常的、“漫画化”的人物,并探索其背后的历史社会原因。

接着,张教授聚焦于小序,讲解了其命名的妙处,以及鲁迅对“翻译”的看法。“命不正则言不顺”,对“阿Q正传”中“正传”二字的择取,体现鲁迅的博学多识,也反映阿Q与作者心理的联系和关系,也体现阿Q在传统社会范式中“谬种”的可悲境遇。而“阿Q”两字的择取,则体现鲁迅将洋字化为己用的“新文字”的尝试。

本次讲座张教授用生动的语言多角度多层次的讲解了《阿Q正传》这一经典故事,让同学们收益颇丰。


张业松教授分析了《阿Q正传》命名的妙处)


(文:高二(10)班 田宸宇/图:实习生赵可欣/编辑:胡晨)



“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数学系列讲座之“圆锥曲线发微”

2023年10月29日晚,来自复旦大学的朱胜林教授为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数学方向组的同学们带来了第五次讲座:以圆锥曲线为主题的第二次讲座。

首先,朱教授继上次的进度,为同学们展示了推导圆锥曲线的公式以及切线公式,并对后者做出了几种解释,从基于特殊圆锥曲线的20线公式的猜测,到利用导数严格证明其一般形式,再到利用几何方法。朱教授将同学们课内所学知识在题目中习得的式子在更贴近理论数学的语境下重现、拓展,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其中有同学表示,在初学圆锥曲线便猜想过其先导性质,若思冥想后以代数方法证明,当时颇为自得。此节课看到纯几何证法之简洁,方意识到自己思路的受限,数学的探索之路是无限的,又求上下而求索,期待与前人留下的足迹邂逅,更期待有一日能够触及无人涉足之境,为数学扩展她的疆域。

朱教授讲解时插入的科学史、数学史引人入胜,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研究,计算机显卡中的贝塞尔曲线……同学们得以窥见数学富有生机的、流动不息的一面,数学从非一潭死水,我们能听到她脉搏的律动。


(朱胜林教授推导圆锥曲线的公式)


(文:高二(8)班 杨若琳/图:实习生赵可欣/编辑:胡晨)



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化学系列讲座之CHEM IS TRY

2023年1029日晚,复旦大学张丹维教授为同学们带来第五次化学讲座。

张教授首先从题目“CHEM IS TRY”引申开来,介绍当前石墨烯掺杂研究,提及学者们对材料学的尝试,说明材料科学探索中尝试的重要性。

接着,张教授先与同学们一起复习了取代、消除反应,其选择性机理的内容。她再讲授取代与消除,消除反应中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与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的竞争。通过讲解其微观上溶剂化形成碳正离子的机理,从而说明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不一定是消旋的。手性分子在反应中的翻转,进一步说明非对应体在手性分子SR构型拆分中的应用。教授还引出了形成不对称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的实验,说明实验对化学知识拓展的推动作用。

最后,张教授又介绍烯烃的加成反应。她带领同学们复习了烯烃中双键的顺反异构及其原理。随后,她分析这一反应的微观原理,得出其中马氏原则:“氢离子总是加在含氢离子较多的碳上” 。同时也强调,这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张教授还提及,实验中也曾观察到“反马氏原则”,并说明其结果都可以由反应中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来解释。在氧化气氛下,有时实验出现马氏、反马氏原则并存的现象,这又引发人们对其中过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的研究,这体现对意外实验结果的解释也是化学进步的途径。


(张丹维教授讲解“反马氏原则”)



(文:高二(8)班 周子涵/图:实习生赵可欣/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