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报道(2023.10.22)

2023-10-25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讲座——“早期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发育:若干新认识

2023年10月22日,我校邀请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姚大力教授为学生带来“早期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发育:若干新认识”讲座。教授以简单易懂的形式介绍了早期人类的形成发展等,向学生们揭开了华夏文明的起源。

姚教授先以南方古猿人切入主题,从非洲东部发现脚印,揭示出当时的古猿人已学会直立行走,随即列出智人的三分化、两次大分流与种类间的交流繁殖,层层逻辑推进,最后阐明早期人类不是从西北进入中国。

接着,教授着重于中华文明,用图文并茂,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式,以日常用语“河”“江”的调查研究为铺垫,阐述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语言分化,推出夏商周起源于不同文化的结论。

姚教授随后以“夏是否存在”为着眼点,进行分析。由于缺乏夏朝当时的文献史料,而无法得知其是否真实,但是商朝人的位置决定了其本不应讲汉语,为何后来成为了汉语的传承者?教授指出,一定要有汉语人群支配的社会来过渡,因此或许还有起到更加重要地位的早期国家,例如良渚文化。

最后,教授讲解了汉语的分化与形成,和“华夏”一词的由来。这次讲座意义深刻,在历史长河中,用科技和思维探寻人类的起源,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还培养了学生们爱好探索,敢于追求真理的科学研究精神,更是促进了龙门学子的民族使命感,令学生们为生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而骄傲。



姚大力教授阐述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语言分化

(学生认真听讲)


(文:高一(1)班 金子竣/图:赵可欣/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中文微课程——“《呐喊》选读之《故乡》”

2023年10月22日,来自复旦大学的张业松教授带领同学们,通过师生的对话的方式,走进了鲁迅《呐喊》中的著名篇章《故乡》。

首先,同学们提出了作者与闰土成年重逢后,由于两人固有、客观的差异,产生了隔膜与障壁,并指出其背后必有其根源性的原因。张教授从这一方面切入,引导同学们思考《故乡》中“还乡”场景的普遍化,并思考“还乡”感伤的基础上,正视现实,寻找希望的现实意义。

接着,张教授就《故乡》中的人物刻画,分析了“杨二嫂”于“闰土”的区别,并指出中国贫苦人民心中良善的品质才是全文的主旨,也是作者指出的希望。“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结尾跳脱出前文的灰暗,对于故乡的感伤,走向“离乡”的希望。去为未来的中国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将作者回忆中虚幻的美好变为现实。

在课堂中,张教授与同学们逐个的探讨,激发出同学们思考的火花,让同学们受益良多。


(张业松教授分析《故乡》中的人物刻画)


(文:高二(10)班 田宸宇/图:赵可欣/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数学微课程——“圆锥曲线初步”

2023年10月22日晚,来自复旦大学的朱胜林教授为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数学方向组的同学们带来了第四次讲座——圆锥曲线初步。

教授照旧由数学史引入话题,在数学史上,正是梅内赫莫斯首先发现了圆锥曲线(抛物线,双曲线与椭圆)实际上,其发现与人们解决立方问题的尝试还有有所关联。阿波罗尼斯则是第一个依据同一个(正的线斜的)圆锥的截面来研究圆锥曲线,也是第一个发现圆锥曲线有两支的人。他从几何直观上给出了圆锥曲线静态的原始定义:因而在《圆锥曲线》中,圆锥曲线也称为“圆锥截线”,古希腊后期的帕普斯,17世纪的笛卡尔与费子,沃利斯、牛顿等人也对圆锥曲线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介绍了这些内容后,教授简单的讲解了如何利用立体图形理解圆锥曲线或找到其焦点、准线等,并结合了平面几何证明。教授鼓励我们课后思考相关问题,加深对二次曲线的理解。


(朱胜林教授讲解圆锥曲线)


(文:高二(8)班 杨若琳/图:赵可欣/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生物微课程——“动作电位的相关知识”

2023年10月22日晚,薛磊教授向同学们解释了神经元的膜电位的意义。枪乌贼由于其巨大的神经元成为了神经电生物学的极佳研究材料。薛教授总结了前几节课所涉及的有关膜电位平衡推到的若干公式,并叙述了前人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通过“实验——假设——修正猜想”的步骤最终得出最接近真实情况的细胞膜电位模型的。之后,薛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Na-K泵在心脏起搏器中的应用。

接着,薛教授开始了微课第二部分的内容——神经兴奋及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源于Na通道与K通道的不同开、闭、失活状态。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仅有2ms左右。Na通道是一种电压依赖性通道,而某些K通道则不依赖于电压。Na通道关闭是由m-gate造成的,而失活是由h-gate导致的,“开放——失活——关闭”是一个单向循环,由失活不能直接到开放。心脏中由于Ca2+的存在,动作电位到极值后下降过程中存在平台期,在此期间,Na通道由于高电位始终处于干期,在后一种情况时神经能否再次产生动作电位取决于下一刺激的强烈程度。

动作电位的传播速度数量级在102以内,传播速度与神经元粗细有关(正相关),骨髓的存在也可以增大传播速度。局部麻醉剂即是一种阻碍动作电位传导的例子。


(薛磊教授向同学们介绍Na-K泵在心脏起搏器中的应用)


(文:高二(9)班 马林渔/图:赵可欣/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化学微课程一一由醇到卤代烃和由卤化烃到醇的合成反应

2023年10月22日晚,张丹维教授接续上次的内容,复习亲核的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由醇到卤代烃和由卤化烃到醇的合成反应,对比其反应条件、反应速率的不同,进一步介绍取代、消除反应的知识。

接下来教授介绍了数个亲核反应有关的人名反应,重点介绍了两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尔·巴里·夏普莱斯在手性化合物反应方面的研究。在化学知识外,教授还让同学们了解夏普莱斯的著名演讲《How to find something new》,引用其中内容教导我们做科研的时候走好每一步。不能墨守成规、有思想有包袱,而要大胆尝试新东西、拥抱不确定性。张教授提到,夏普莱斯在2001年突然放弃原方向而开启新方向Click Chemistry,人们称他“疯了”,但去年恰是他的研究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正是这些道理最好的实证。

张教授又介绍了酶化学,以冠醚的发现和夏普莱斯点击化学的研究为例。通过教授的介绍,我们了解不同酶的原理,和一代代化学家对其的改进,由此了解了主客体化学的知识。在介绍冠醚和点击化学的研究过程时,教授都突出了好奇心在科研中学的作用,这值得同学们学习。

最后,张教授在超分子化学中,从酶讲到分子机器,为我们展示了有机化学研究的新方向。


(张丹维教授讲解有机化学研究的新方向)


(文:高二(8)班 周子涵/图:赵可欣/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