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婆正版管家婆今天的

“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学生赴复旦大学开展科研实践项目(2023.10.13)

2023-10-17

开学后第二个月的第二周,同学们终于迎来了金院士项目的活动。在其他同学奔赴大礼堂观看热辣活泼的啦啦操决赛时,孩子们准时背上自己的书包和行李,坐上了赶赴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的校车。当孩子们听说自己因为被录取为“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而拥有了复旦的绿色学生证,可以自由出入校园,食堂,图书馆和实验室时,他们很开心自己已然是“复旦人”。此次活动包含高一和高二的学生,所以队伍壮大了不少。面对高一“小萌新”的一脸紧张和忐忑,高二的同学已经端出“师兄”“师姐”的架势,分享接下来他们究竟将要接受怎样的“小小科学家孵化”过程。而高一小朋友们不知道的是,高二的同学们也面临着类似“group meeting”的压力,带着教授们的期许,实验室师兄师姐们的手把手教出来的新技能也有些初步的应用,取得到了一些进展,更有人因为对自己的工作很有信心,非常期待见到自己的导师。同学们的到来一如既往的获得了教授们热忱的欢迎,叶红霞教授深入浅出,有趣有理的关于火星探测的报告,由王峰教授亲自带队的实验室参观,还有各自导师们亲切的office hour以及学长学姐们具体的手把手的传授,孩子们又是收获满满的一次复旦行,看看高一和高二的同学们小结。

张盛喆这样总结:在今天复旦导师的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一开始,我们先听了叶红霞教授带来的关于火星探测的报告。首先,我们了解到,火星是地球的姐妹星,与地球的环境有诸多的相似之处。接着,我们又了解了与探查火星相关的一些历史。人类自古就对火星像是美国的解放者号和中国的祝融号这样的火星探测车。

之后,我们又和导师单独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我向我的导师了解到了一些有关冰层雷达探索的基本知识。通过发射波长为1μm的电磁波,可以得到冰层表面的地形图,而通过发射波长为10μm左右的电磁波,可以探测到地表的地形图。在这次活动中,接触到许多从未接触过的新鲜知识,收益颇多。

刘宜楷总结说:今天是我第一次和我的复旦大学的导师见面。在去的路上,其实我的心中是非常慌张的,我不了解导师的性格,不知道该如何与之相处。但一切疑虑都随着和导师的见面后便烟消云散。我的这位胡导师是和蔼可亲的,和他呆在一起宛如与朋友呆在一起一般,身边还有一位大四的姐姐(或许是)。第一次见面,专业的东西只是稍微了解了一些,最主要的还是和导师聊聊天,培养培养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我们还听了关于探测火星的讲座,并且参观了一下整个实验室的总体情况,看到了卫星信号接收器的直径八米的大圆球。总体而言,这次去复旦大学的旅途是非常令我惊艳的,我对这一年内接下来数次的会面充满了期待。

程思铭总结到:1013日,我们第一次去复旦大学通信科学与工程系参加本学期第一次活动。首先由叶红霞教授给我们带来有关雷达与火星探测的讲座。讲座深入浅出,用清晰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片告诉我们雷达远距离探测火星地表的原理和方法。接着我们参观了实验室,在一位教授的介绍下了解了各种电磁成像的设备以及不同成像设备的用途。我们重点了解了一种搭载在民用无人机上的雷达,用于近地飞行探测埋在土壤中的地雷炮弹等目标。我们还参观了卫星信号接收器。最后我与我的导师唐文明教授进行了初次交谈,了解了芯片在电磁通信电磁成像中的关键作用,并且对实验室中的设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本次活动中,我对电磁波信息科学这一门对我几乎是全新的学科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拓宽了我的科学视野。在我和导师交谈时,我也了解了我国芯片制造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发展更加高端的雷达信号处理芯片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一代去努力奋斗。我也收到了导师给我的一些学习的资料,需要我自己学习。我很期待下一次活动。

魏高远说:这次去复旦学习交流让我收获颇丰。初到,先聆听了叶教授关于火星雷达探测方面的讲座。教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片让我很快了解了雷达和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这项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检查道路路基的设备就离不开它。然后我们近距离观察了位于大楼顶部的卫星遥感信号接收天线——围绕地球飞行的卫星将数据传回地面,这样才有我们看到的遥感地图等产品。教授和研究生与我的“11交流让我感受了科研的氛围,一长串python代码、AI神经网络模型,让我感到,自己拥有的知识是多么渺小,还有许多未知等待探索。这些也都是我日后需要慢慢学习的,的确是不小的挑战。

李斯杰说:十分有幸能作为金院士项目的一员来到复旦大学电磁波学院进行参观与学习。这半天的时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叶教授用生动有趣的讲座为我们揭开了火星的许多秘密,也让我们了解了人类利用雷达等技术对火星开展的一系列探测与研究工作。此后,与导师一对一的交流时间则让我们更加清楚雷达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其基本的技术原理,也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能为课题开展所做的准备。导师的耐心与善良再一次刷新了我对大学教授的印象,期待下一次的复旦之行。

王钰宸说:在复导计划中,我有幸能够进入金院士项目前往复旦大学,和我的导师有了一次详细交流的机会。复旦大学中设施完备,规模宏大,虽然只是一个校区,但是其设备完整,技术的先进依然令人叹为观止。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导师非常地和蔼,年纪也不算很老,然而其知识储备的详细、严谨以及深入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导师同样也会给我布置一些任务进行探究,虽然说对于一个高中生,这些任务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在导师一步步的指引与充分的知识基础提供下,我也可以通过自学未了解的领域,加以导师仔细的引导与阶段性分工,在最后我相信还是会有成果的。该项目相当于让我们走进了大学生活,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欧明诚说:20231013日下午,我随同教授和同学,来到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参加了这学期复导的第一次活动。我的总体感受是寓学于乐,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收获满满。来到信息学院电磁波实验室,走廊与会议室安静整洁的氛围就让我眼前一亮;在关于火星遥感与雷达的讲座中,叶教授十分和蔼可亲,轻松并以我们能听懂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这方面的知识。在教授带我们参观雷达与数据中心的时候,我同样内心激动:正是眼前这个不大的设施与屏幕汇聚了无数科学家的智慧,为我们这一代之后的发展奠定好基础。接下来,我们各自去寻找了自己的导师。我与上一届的学长一起过去,见到了我们年轻又帅气的柳教授,并一起进行了许多学术探讨——实际上,我们还有许多有趣的对话,关于学习,以及关于生活;在这短暂的一个小时中,我们确实度过了一段难忘而美好的时光。

正如教授们所说,这次活动,可以让我们开开眼界,并初尝做科研所带来的一些乐趣。之后我会按教授的要求阅读相关文献,并期待下一次的学习与交流。

顾思远说:1013日,我有幸进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参观,并与导师交流。听了叶教授的讲座,我了解到了雷达、天线等技术在火星探测方面的应用,看到了中国研究并发射的祝融号在火星上所做的事情,并深深为中国领先全球的技术而自豪。此后,我们参观了各个实验室,以及楼顶的巨大天线,感叹于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技术的先进和强大。最后,每位同学都和自己的导师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我的导师杨教授带我了解了天线的应用领域、成果,并为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安排计划。能够加入金院士的项目让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同时,我也相信自己不会辜负这样的机会,一定会努力学习,为将来打下基础!

王淇瞻说: 1013日,我参加了复旦导师计划金院士项目的一次活动。我们与高一学弟们一起来到位于江湾校区的实验室内,随后叶教授为我们作了关于火星探测的科普。我了解了次表层探测雷达的原理和主要参数,以及数据处理的大致过程。科普报告结束后,我和一位学弟一起与柳教授进行学术交流,我们探讨了一维热传导理论的应用、夜光遥感数据的应用、行星微波遥感数据的处理等问题;我学习了使用ENVI软件处理AVHRR等传感器的原始数据。活动结束前,柳教授查找了几篇关于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取得的数据的论文,我将在之后的时间里对此进行调查研究。

刘新东说:这一次是我们高二学年第一次来到复旦大学进行交流,来到复旦大学,首先由叶红霞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火星的初步介绍,对火星的地貌,南北极及其卫星做了讲解,也讲解了如何对火星的各种数据进行探测,各种探测机器的科学载荷。随后进入office hour时间,我与付教授交流了这段时间的收获,付教授也关心了我的学习状况,探讨了学习的真谛,收到了后续的任务与目标,同时获取了所需的资源,我再一次感受了教授们为我们的成长不惜代价,我一定努力积极完成工作。

黄子馨说:时隔一个暑假,今天重启复旦导师计划活动,不同以往的是多了近十位高一新同学相伴而行。一路上大家满心期待,有说有笑。一上来仍然是一小时的讲座时间,由叶红霞教授为我们带来有关火星的探索。火星与地球极为相似,也在南北极有冰冻水,但它大气层稀薄,地貌南北不均,是否适宜生命的繁衍还有待研究,而中国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将为火星的探测作出巨大贡献。随后是与导师和师长的简短交流,我们分享了一下自己课题的进程,也聆听了师长的建议和指导以及目前新出炉的人工智能进展:图片生成(image generation)融入chatGPT-4,以及实现模型代替训练集的新型算法和技术。一天行程虽疲惫,但我们收获满满,课题也有进展:使用labelme软件进行标注训练集图片,和YOLOV5进行图片标注。

徐诚浩说:1013日下午,我随队前往复旦大学参加本学期第一次复导计划金院士项目活动。再次见到几个月以来都只能线上交流的教授和学长们,我感到格外亲切。

首先,叶红霞教授向我们介绍火星勘探相关的知识。从她的讲解中,我了解了穿透雷达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对高端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入交流时间,我向王海鹏教授汇报了暑假期间我的课题进度;王教授对我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提出指导,打开了我的思路。此外,王教授还关心了我的校内学习和未来职业选择的相关问题,强调将自己的兴趣所在与擅长的领域相结合,这对我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最后,熟悉的张学长继续向我介绍暑假期间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我体验了ChatGPT的新功能、了解了更多最先进的综合性算法。

总体而言,这次活动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的思考,令我受益匪浅。

姚智旸说:在1013日前往复旦大学的活动中,我收获颇丰。在大讲座上, 我了解了火星的基本信息和地质特点,火星探测的技术和目前的探索进度。次表层探测雷达发射窄脉冲信号,接收到的信号按时间维度压缩,沿侧线相干形成B—scan信号,主要用于火星土壤结构和水冰的探测;星载绕飞雷达覆盖面广,用于对火星进行全球地下探测。大讲座使我了解了遥感技术在星体探测方面的应用。在与导师和研究生的交流中,我在程序实践中感受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上的应用,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未来在此方面进一步研究。

黄钰涵说:1013日,我和高一高二年级的其他同学共赴江湾校区参加了本学期第一次复导金院士项目。在叶红霞教授带给我们的关于火星探测的讲座中,我详细了解了各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火星探测的发展现状。中国的火星车祝融号,在雷达参数和探测功能方面相较于他国都做了很多提升。最后,叶教授向我们发出了未来相见与火星的号召,激励我们上中学子向着更辽阔的宇宙不断前进和探索。这次活动令我收获颇丰,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让我们明确了自己应有远大的志向,也许未来能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田宸宇说:本周五是我们这个学期第一次前往复旦学习。首先,叶红霞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火星探测的相关知识。火星是距离地球第二近的行星,和地球的半径,气温,自转周期等等都较为接近,有极高的探索价值。前苏联和美国,欧盟等等的航天局都派出过许多探测器来勘探火星的相关情况,中国也不例外。接着,教授着重介绍了火星着陆器和巡视器上的各种探测雷达,并介绍了如何更加精准地分析它们传回的数据。

然后,我们分别跟随导师学习。导师询问了我们最近的进展,并建议我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有关电磁波能量反射及接受的相关资料,继续扩展学习。

总之,这次复导让我学到了很多有关火星的知识,也为我后两个月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王子依说:新一学年的复导项目开始了,26届同学的加入也让我们的团队更加丰富起来了。这次活动伊始,是叶红霞教授的关于火星探测的讲座,叶红霞教授用十分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仪器和算法等多个方面向我们描述了火星探测技术,同时火星探测中广泛使用的地下目标检测技术其实在生活中其它方面也有所运用。听完报告后,我与王岩教授交流了自己暑假至今的学习研究成果,我也十分感谢王教授提供了一个课题的idea,供我在接下来一个学期中进行探索。


(叶红霞教授给同学们带来有关雷达与火星探测的讲座)


(王峰教授带领上中学子参观实验室)

(教授和学生们做交流)



(文:科研实践项目参与学生\图:许建丽\编辑:胡晨)